<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宜春丰城高新区:十年磨剑立潮头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26

        规模以上企业从2012年的67家发展到2021年的228家,净增161家,同比增长240.3%;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61.1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40.19亿元,年增长率15.3%;主营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268.9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34.04亿元,年增长率14.8%。

          十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条主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勇毅前行,奋楫争先,实现了从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华丽转身。

          项目建设提挡

          近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聚焦项目建设“主抓手”,主攻招商链,优化服务链,创新招商体制机制。突出“链主”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链主”企业招引力度,成功引进纳尔科技、双驰实业、赣锋锂业等“链主”龙头企业落户高新区。同时,对接服务好已落户“链主”企业,促进企业不断增资扩产,已有佛吉亚(中国)、东鹏陶瓷、恒顶生物食品等已落户龙头企业大幅增资扩产;充分利用四大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参加上海“知名企业走进宜春”、深圳“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介会”等重大活动,推动产业升级。利用产业协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招商机构,签约深圳市金科基电子有限公司、乐清市唯信电子有限公司、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

          为提升服务质效,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出台《宜春丰城高新区项目推进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建立重大在建及拟开工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2021年新引进项目当年开工46个,投产29个,在“双碳”目标要求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下,加上项目能耗指标和用地指标的双重约束下,开工、投产率较往年仍然保持稳步提升。2021年该高新区共签约项目71个,实现了量的提升;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45个,“50”项目2个;“20”项目7个,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8家企业是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5家企业是上市企业,1家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

          产业培育提效

          过去,宜春丰城高新区“一企业一产业”特征较明显,传统产业以低端制造为主。为此,该高新区聚焦产业发展“主引擎”,着力推进各产业链的稳链、补链、畅链、延链、强链工作,聚力产业集群发展,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扬优成势,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目标任务,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智能教育装备、现代家居等主导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

          加速升级传统产业。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快设备和产品升级换代,提升智能制造水平,2021年高新区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2个,累计已投资36.3亿元。同时积极推行“揭榜制”“挂帅制”等科技项目,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中央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要求,重点发展服务业及数字经济,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本地高端品牌。先后引进了58科创集团,逐步建立双创基地等数字经济发展载体,打造产业定位为“大健康+大数据+数字经济”的大健康智慧产业园。

          十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形成了以中心片区和循环园区为支撑的“双驱”空间发展格局,构建了以循环产业为首位产业,机械电子、陶瓷家居、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1+N”产业体系。该高新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中,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本土及总部上市企业30余家。

          创新动力提升

          2011年,宜春丰城高新区只有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研发平台,为摆脱这个局面,高新区聚焦科技创新“主动力”,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申报科技项目、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到2021年,该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93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个,省级平台55个,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丰临医疗和春光新材料获批省级瞪羚(潜在)企业,格林循环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恒顶食品获批国家小巨人企业且正在申报国家重点小巨人,华伍股份获得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不仅如此,该高新区还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推动格美循环、春光新材料等企业上市,培育了恒顶食品、天玉油脂、丰临医疗、华赣瑞林等一批上市储备企业。

          十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紧紧围绕项目发展,既着力引才,更聚力育才,鼓励引导该高新区各类人才积极申报各级人才工程,建设各类人才平台。按照“1134N”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即建设1个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与南昌大学合作共建“一院三所”、打造四大服务人才板块、辐射N个高层次人才企业,建设“人才引领、项目孵化、产业支撑”全链条产业体系。到2021年,该高新区共有两院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4人、国家级人才11人。出台《关于支持丰城市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的措施》,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成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完善《丰城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对高层次人才项目从人才引进、产业引导、创新创业、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进一步做大高层次人才“朋友圈”。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宜春丰城高新区将以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锐气,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豪气,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朝气,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士气,奋力冲刺千亿元级园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